作为守护大气环境的重要设备,氮氧化物气体监测装置能精准捕捉 NOx 浓度变化,为污染防控提供数据支撑,在环保监管和生产安全领域应用广泛。

这类装置的核心技术路径各有特点,可匹配多样场景:
化学发光法:通过 NO 与臭氧反应产生的光强度测算浓度,响应速度较快(T90≤3 秒),能检测极低浓度,适合精准测量场景。
电化学法:借助传感器上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,电流大小与浓度成正比,检测精度较好(±3% FS),适合低浓度检测。
红外 / 紫外吸收法:利用气体对特定波长光线的吸收特性检测,抗干扰能力强,其中紫外差分技术可同时检测 NO 和 NO₂,适配高温高湿环境。
激光光谱法:能穿透高粉尘环境,响应时间小于 1 秒,精度可达 ±1% FS,无需频繁校准,适合复杂工业场景。
装置已深度融入环保与生产环节:
工业废气监测:在电力、钢铁、化工等行业,实时追踪燃烧及脱硝系统的 NOx 排放,确保符合环保标准,部分设备可实现三年平台对接稳定。
移动源执法:用于机动车、非道路机械尾气检测,支持车牌识别与 OBD 联动,1 分钟内可完成安装调试,现场输出检测报告。
环境质量监测:布设于城市监测站、交通枢纽等点位,捕捉区域浓度变化,为污染治理规划提供依据。
选购时需关注工况适配性:高浓度场景可优先选化学发光法,超低排放或高湿环境宜用紫外差分或激光光谱技术。同时要确认设备是否通过合规认证,数据协议是否兼容环保平台,模块化设计能降低后期维护成本。使用中需按要求定期校准,尤其电化学传感器需关注老化问题,以保证数据准确性。